5月25日下午,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举办第六期“师生悦读会”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研究”,由2022级汉硕六名同学进行分享。阅读会由硕士生导师穆涌老师主持,学院研究生导师和中外研究生线上线下共同参加。
本次悦读会首先由毛可馨、张媛媛、许家鑫(印度尼西亚)、邢丹璞、张晗钰、任聪慧六名同学依次就“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汇报分享,每位同学分享之后,同学们提出疑问,交流感想,之后由穆涌老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
毛可馨同学详细介绍了德尔菲法的研究过程,分析其创新点,探讨中国教师对跨文化能力概念的共识;张媛媛以传播学理论文章为例,就数据引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该文献的实用价值和知识价值;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许家鑫同学着眼于中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分析媒介素养对驻外员工的跨文化适应的影响;邢丹璞同学从实证研究的方法入手,梳理短期来华留学生文化智力、自我效能感和跨文化适应三者关系;张晗钰同学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基础:Gudykunsts焦虑/不确定性管理(AUM)理论,为同学们开拓了视野;任聪慧同学深入分析了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与效能感这两个层面的内部差异与相互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思路。
最后,穆涌老师进行点评及总结。他首先对6名同学在前期的文献整合、课件制作和优化,中期的修改调整和最终上台汇报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接着,针对同学们汇报过程中的侧重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进行评价分析,并总结了此次汇报的特点。认为同学们分享的文章从方向上来讲是不同的,但是侧重点都是方法。因为从做研究的角度来讲,掌握方法更为重要,掌握相关的理论方法之后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穆涌老师同时鼓励同学们运用批判性思维阅读文献,从中找到不足,获得新知。
悦读会分享结束后,在场的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悦读会,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掌握了跨文化交际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学院悦读会一直以进一步拓展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追踪学术前沿,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为宗旨,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分享,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学院还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持续为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助力。